关于樱花,你可能有所不知的

2024-05-22 01:52:13

一、日本樱树最初只是护堤树木

樱树是亚洲的特有树种。中国、印度、朝鲜和日本均有栽植,可为什么日本樱树如此兴盛,贵为国花呢?

原来,两个世纪以前,日本为了保障水利,提倡种树。当时日本汉医建议种植樱树,理由是樱树可解水毒。这个建议被政府采纳,于是,从江户(今东京)到玉川的沿江两岸,栽满了从奈良吉野山上移植来的野生樱树,作为护堤树木。或许是因为美观,更可能是因为迷信,各地纷纷效仿,很快使樱树遍及日本全国,成了国树、国花,并汇聚成樱花文化,融进了日本精神。

至于樱树能解水毒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尚不得而知,因为目前还未见有相关的报道,想来很可能是一种公众迷信。别看日本现在科学发达,国民教育普及,明治维新以前可不是这样。即便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民众都还坚信,地震是深藏在地下的鲶鱼所引起的。

二、樱花和樱桃其实是同一树种

樱花和樱桃是同一个家族的姊妹,它们都姓Prunus,但却叫着不同的名字。有些人天生丽质,就去登T台、走猫步,成了模特儿,进而成了大众情人,它们就是樱花;而另一些人性感惹火,就去傍大款、做小三,成了富商大贾、达官贵人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了吃货们(灰喜鹊、斑鸠)的盘中餐,它们就是樱桃。

樱桃也开樱花,樱花也结樱桃,花开都一样,结果却不同。樱花的果实又小又酸涩,樱桃的果实又大又甜美。

现在有些人工栽培的樱花品种,干脆就只开花不结果了,这正如现代某些美眉Celebrities,为了粉丝的眼睛和自己的钱袋,竟然连“下蛋”的义务都不尽啦。更有甚者,美女们自从嫁了大官大腕以后,生出来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竟然没几个贤良有德,大多是混蛋加坏蛋,这似乎又像回了樱花!

三、欣赏樱花,绝不能雷同于其他花

樱花,不管是单瓣的还是重瓣的,单个的花朵与李花、梨花几无二致,但又不如梨花带雨,海棠含羞那般美丽娇艳。所以说,一朵樱花微不足道,一树樱花也平庸无奇,唯有满街樱花、遍野樱花才蔚为壮观。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很相似。

所以,拍照也好,作画也好,最好不要只focus一朵樱花、一枝樱花、一树樱花,而要放眼樱花丛、樱花林、樱花海。当然,普通百姓家的庭园难得有连片的樱花,小照怡情也未尝不可。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它们鲜花盛开的时候,而恰恰是它们落英缤纷的时候。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短暂的美丽中达到人生极致,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然后豪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来看,日本在盛唐以前跟中国一样,喜欢赏梅,赏樱则是其后的风俗。当时吟咏樱花的诗篇并不多,而且主要是伤春之作。平安时代著名歌人纪友则有一首和歌这样道:“今朝春日里,本拟共芳尊。无奈樱花落,纷纷乱我心。”这和我国北宋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前者更早一些。

四、日本的“花见”习俗由赏梅习俗演变而来

日本现代的赏樱习俗,很多都是古代赏梅习俗的演变,而他们的赏梅习俗又来自于古代的中国,特别是盛唐。中国古代的赏梅习俗大多已经失传。南京市把梅花列为市花,每年都要举办梅花节,可实际的赏梅习俗却寥寥无几,大家不过是背着手踱着步,傻呆呆地东张西望而已。而日本“花见”习俗则是互动分享式的,里面有很多趣味名堂。

北美的华人樱花爱好者,可在自家庭院或有樱花的公园,于樱花飞满天之时,效法日本人,或者中国古人,来点娱人乐己的赏樱花样。

要学古人,可以玩“曲水流觞”,在草地上用PVC管子摆出一个大致的阵形即可。小女生还可以在樱花树下模仿黛玉葬花,叹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要知道,北美的孩子不知愁,强“演”一回愁,未尝不是一种忧患教育,有益于人生的苦乐平衡。

要玩现代的,就在樱花树下放一个充气水池,里面装满污泥,跳进去洗个污泥浴,自己玩或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既美肤,又锻炼,其乐融融。

五、给樱花拍照,最好不要花鸟同枝

很多人受了中国花鸟画的影响,拍樱花也喜欢将一只或几只鸟儿同时摄入镜头。殊不知,鸟登花枝,多属偶然,并非常态,况且鸟大花小,不成比例,既不美观,也不自然,反而有点煞风景。

樱花与桃李杏梨一样,花朵易碎且易落,落花流水的“花”都是这个家族的,弱不禁风,焉能禁“鸟”?还有,“鸟”与“了”谐音,暗喻死亡了结。日本人本来就赋予樱花英年早逝的悲伤情调,你何必再去点题、破题呢?(图片来自网络)


曲水流觞


污泥浴


黛玉葬花


附上一首日本人写的樱花诗:

人生能观几回樱?

(日)茨木则子

 

今年,我又活着

欣赏了樱花。

一个人的生涯,

能观几次樱?

从开始懂事的十岁左右起,

至多也只能有七十来次,

看三十、四十次的人也常有,

为数实在太少、太少。

恍惚觉得我之所以

想更多次地观赏樱花,

也许是因那

说起妖艳、灵妙、阴森

都难以界定的花色,

在祖先的视觉里,

就是一团团朦胧、层叠的迷雾。

当我信步走在

落英缤纷的花树下时,

顷刻,

我有如名僧顿悟:

唯有死才是常态,

生只是美观的海市蜃楼。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