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己 --关于穷人思维

2024-05-02 23:20:43

听冬无相对论,反思自己。很喜欢吴伯凡。 觉得他说的很多地方很智慧。想把要点记下来,帮着自己理解。

我也是,最近很忙,忙得有一种焦虑。在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时候,不能把心沉下来。上班的时候,心里想着主持节目的稿还没改完,改稿的时候,又想着那个舞蹈还没有练熟,练到位。心情一直在焦虑中。结果几件事都干得不好,心沉不下来。焦虑就像是堵车,会让效率低下来。
其实,太忙了, 一定是有什么事不对头了。不是目标设得太高,就是设得太多。反过来,其实是效率降低。忙碌和穷人在心智模式上有着共同点。没有足够的带宽去 让你从容的想事,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

有一次和儿子聊天,说起那些越是交不上房租的房客,越是会付late fee. 他们真的是不会计划啊!他们怎么想的?我真搞不懂,计划一下嘛!儿子说,妈妈,很多穷人,他们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由于太忙着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对相对将来长远利益计划的心智和判断力。如果你和一个在想着今天晚上怎么能把食物放到桌上的人去谈什么个人理财,他会很你说“Go to hell!"  别说,真的是和这个讲座讲的很吻合。

穷,广义地说,就是资源的匮乏。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所以,有的人是时间上的穷人,有的人是金钱上的穷人。

这个讲座说,说有时候,资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比如时间, 但重要的是布局。怎样在一定的宽度的行车道上,让最重要的车先过去。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事先做了。这个布局也有这时间的效应。穷人需要立竿见影,他们没有资源和时间去等,因为等不起,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缺乏的是一种从容。从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富人的心态。

听说,勒克菲勒说他自己和穷人的不同,是他可以很快的进入一种沉浸。而不是浮浮躁躁的忙碌。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也觉得,真正做好事情,确实需要一种沉浸。没有沉浸,怎么可能写出一篇优雅的散文?甚至我做一道可口的好菜,也需要一种专注。心慌意乱的做菜,一定是不好吃的。真正有质量的事,一定是在一种专注和沉浸的状态下完成的。又比如,认真地读一本书,也是一样。我喜欢沉浸,安静的思考,那是一种享受,让思维顺着笔尖流淌。

把以后的时间安排好,让自己从容起来。目标适当,重在布局,这很重要。

听说,据统计,人们平均每六分钟刷看一次微信。很震惊啊。不是怕漏掉什么,只是成为一种习惯。就是不算你花了多少时间,就是这种状态下,你能真正沉浸在一个工作中吗?那你的效率呢?现代信息社会,这个时间的碎片化,不得不重新度量。你的时间不知不觉的被大量的碎片所占据。我觉得微信的用法上,我自己也要反思了。太多的信息,其实有很多是没用的。而没有用的信息,就是垃圾。

记住,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屏蔽,删除力,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