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时装设计师我一个也不认识 -- 叱咤巴黎时装周设计师TOP10

2024-05-04 03:41:42

ZT  在巴黎,秀场外的人潮涌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醒人们——时尚 在法国是一项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每一位设计师都是时尚和艺术的宠儿,在线条和色彩间描绘着一个个时尚的神话。有人说“只要是对法国时装有代表性的贡献和涵 义深远的影响的设计师,都应该被载入法国时装的史册。”以下这十位近现代设计师以及品牌创办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些是名正言顺的法国设计师才入列,更因为 他们曾经或正在与这个国家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并在有意无意中将法国时装这块瑰宝以无限种形式与世界分享。


agnès b。

东有Calvin Klein,西有agnès b.。

1941 年出生于凡赛尔,毕业于巴黎的国立美术学院,曾在法国版《Elle》任职初级编辑,原名为Agnès Trouble的agnès b。可算是巴黎时装界 的奇葩。当各个品牌在繁华盛世的巴黎盛放上演一场场或奢华或科幻或妖艳或神秘的犹如视觉盛宴的时装发布会时,agnès b。还是33年如一日,用她简洁 有力,纯粹优雅的设计为穿着者对自己建立更多的自信。agnès b。不以自我为中心,她乐意应客人的特别要求重做一件往季的作品,因为她认为人比衣服重 要,所以站在窗边观察街上的人来人往便会得到设计灵感——一个她认为很法国的设计方法。

你 不单可以在那款有149种颜色的经典snap cardigan或任何agnès b。设计的衣服或配饰上看到这个手写体logo,在服装以外的各个艺术 领域你都可能看到agnès b。的踪迹:运动品牌Le coq sportif,美容产品,Seiko手表,CD;她拥有118家遍布全球的服装店,一 间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宣扬自我价值的场地和机会的画廊,一家名为Love Streams的电影制作公司,三间位于香港商业旺区的花艺店;她还同时兼职摄影 师,收藏家,出版人,透过向电影摄制组出借衣服间接参与电影的服装设计。她对艺术涉猎的无孔不入但唯独在广告方面留有空白:agnès b。从不为自己打 广告,何必呢?有了以上这些全方位的品牌渗透,再打广告岂不是显得多余又费力?

 


André Courrèges

当 André Courrèges出现在法国定制服装史的同时,他也为带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革命性创意:Space Age太空装。这个由白色短靴,PVC 短裙和夹克,护目镜还有机车头盔打造的Space Age太空装造型在1964年推出时,迅速在整个市场蔓延。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也让 André Courrèges成为了当代,也即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多人抄袭的设计师。

虽 然Mary Quant和André Courrèges都宣称自己发明了迷你裙,而事实也偏向Mary Quant(她在1958年推出迷你裙),但 André Courrèges仍被称为The Lord of Mini Skirt,直到在时尚杂志中也难找到他名字的今 天,André Courrèges在法国的时装界还拥有近乎神话般的崇高地位。

 


Anne Valérie Hash

或许Anne Valérie Hash在我们眼中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年仅37岁的巴黎女人已经达到有些人穷其一生追求的境界:她是第一个受邀参加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新一代设计师,而她在30岁就做到了这点。

Haute couture(高 级定制服装,又称高级服装)并不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大众游戏,举办一次高级时装发布会的亏损可高达上千万欧元—— Yves Saint Laurent 01年春夏的高级定制发布会就录得1000万欧元的亏损——虽然伴随而来的宣传效果可以刺激品牌其他产品的销售, 但如果没有庞大的财政支持,拥有自己的高级时装系列也只能是许多人遥望不可及的幻想。前后辗转在 Nina Ricci,Chloé,Christian Lacroix以及Chanel的实习经验逐步建构起Anne Valérie Hash踏入高 级时装的阶梯。夹杂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寥寥几位老牌高级时装玩家中,无独有偶地,Anne Valérie Hash以运用男装剪裁在女装上著称,着重于 剪裁与线条的特色让这位后起之秀获得modern couturièr现代女裁缝的褒称。在她的设计中,你会发现,haute couture可以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式的偏概念性而非Valentino推崇的经典优雅。

Azzedine Alaïa

除了整形医师之外,恐怕就数Azzedine Alaïa最熟悉女人的线条了。

靠 着母亲的法国朋友带给他的《Vogue》复印本自学和谎报年龄进入突尼斯的圣艾蒂安美术学院专攻雕刻,Azzedine Alaïa对人的身体每一寸线条 都了解到近乎痴迷。他利用自己这一优点,开始铺设自己的道路。搬到巴黎后在Christian Dior处实习被分配到缝领牌的工作,但只五天就被炒了鱿 鱼;之后一边给人当管家一边帮熟人做做衣服。70年代,他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和资本之后发表了自己的处女秀,尽管反响冷淡,这只是他的时机未到。根据海森堡 不定性原理,你研究什么也改变了什么,Azzedine Alaïa根据对女性线条的了解而创造的“第二层肌肤”美学终于碰上适合它生长的土壤:80年代 开始统治世界的骨感美。即使Azzedine Alaïa不按理出牌地按时举办发布会,编辑们仍然乐意为了这张突然收到的邀请函放下手头的事情飞往 Azzedine Alaïa在巴黎开的酒店,那里同时也是Azzedine Alaïa的工作总部。


Céline Vipiana

 

巴黎,是酝酿传奇的温床。就如同从制造童鞋到晋级世界顶级服装品牌流芳百世,是完全出乎Vipiana夫妻意料之外的奇迹。

在 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45年,Céline Vipiana与丈夫Richard Vpiana在巴黎开了一间简陋的小店,出售自己制造的高级童鞋——这 已经是当时大部分人负担得起的奢侈品。因为他们售卖的童装鞋精美耐穿,伴随着不断积累的口碑,销售额也跟着水涨船高,不久Vpiana夫妇开始扩张他们的 商业版图,从第一家分店到第一个品牌logo,两夫妻把主意打到成人身上,男女装,鞋子,首饰,还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手袋,无一遗漏。

到 1998年,美国设计师Michael Kors的上任把Céline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层面,Michael Kors最拿手的 Hollywood Glamour风格遇上Céline人工缝制所有产品的终极宗旨就像磷碰到水一样反应强烈。但04年Michael Kors与 Céline的合约到了尽头,毫不留恋地为自己的同名品牌离开之后,虽然有Burberry和Jil Sander的前任设计师 Roberto Menichetti以及Ivana Omazic接手,但Céline的女装慢慢沉寂了下来,似乎变成了只有宣传作用的配角。直到今年 10月,为家庭放弃事业的Phoebe Philo决定重出江湖,相信她能为Céline带来另一个值得期待的高峰。

 


Christian Dior

“母亲告诉我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被爷爷问到我长大的志愿是做什么,我说‘Christian Dior’,”Christian Lacroix回忆道,“那时他在法国就像公共机构一样家喻户晓。”

尽 管父母的希望是他能成为一位外交官,但相比政治,Christian Dior(1905-1957)对艺术的热情要高涨很多。他很有素描的天分,把画好 的草图拿到街上以10分钱左右的价格售卖,再加上殷实的家境让他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后能自由选择出路,靠着父亲的资助,在1928他开了一间小型画廊,在 那里可以买到毕加索和Max Jacob的作品。后来家中肥料事业的破产反而将他真正地逼上了他应该走的路。

失 去资助的他被迫关闭小画廊,经过跟随Robert Piguet和Pierre Balmain两位服装设计师学习的磨练,又遇上棉布巨头 Marcel Boussac这个贵人,天时地利人和,二战的爆发并不能阻止他成为首屈一指的设计师。用优雅细致的丝质夹克和羊毛裙包装,掩盖细腰丰臀的 风尘味,原名Corolle(花冠型)后被当时《Harper’s Bazaar》主编Carmel Snow定名为The New Look的设计让 Christian Dior一鸣惊人,贵夫人们纷纷趋之若鹜,二战时期,Christian Dior就一直为纳粹和法国军官的家眷服务。擅长设计重塑 女子体形轮廓,Christian Dior可以说是时装剪影师,在The New Look之后,A Line、H Line、Y Line、 Free Line等新设计连番轰炸巴黎的攻势,即使Christian Dior在1957年与意大利温泉小镇Montecatini猝死于心脏病—— 有人说是因为卡到鱼骨、一场牌局,也有人说是由一场剧烈的艳遇引发——也有他亲自钦点的Yves Saint Laurent,70年代的 Marc Bohan,80年代的Gianfranco Ferré和90年代的John Galliano相继上任让Christian Dior这个 牌子像凯旋门屹立在巴黎一样。


Christian Lacroix

 

Rococo洛可可风格是十八世纪西方服饰的最大特征之一,但在接下来的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化和思想改变让这种装饰主义风格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而在科幻主义风行的今天,唯Christian Lacroix始终保持着这种怀旧奢华的浪漫。

15 岁移居巴黎时,Christian Lacroix的梦想不过是当一个博物馆长看管别人的作品,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结果他却成为了一位作品被博物馆收藏的 时装设计师,一直徜徉在巴黎顶级时装的云端上。Lacroix是一步登天的招牌示范:先是入主Hermès(1978),然后是 Guy Paulin(1980)和Jean Patou(1981),直到1987年,他与设计师的伯乐,LVMH总裁Bernard Arnault 的相遇催生了自1965年以来第一个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和他自己的女装成衣系列,把失传已久的洛可可风格重新带入时装的领域。大量的蝴蝶结,束腹,皱褶和羽 毛装饰,毫不手软地使用桃红,鹅黄,钴蓝,亮红,Christian Lacroix的设计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郁的戏剧气味,顺理成章地,他的设计被运用 到戏剧,歌剧和芭蕾舞等舞台表演中。02到06年间跟以佛罗伦萨print为独特标志的意大利品牌Emilio Pucci之间的合作也证明了除了古典与 花式,流行和几何也难不倒Lacroix。


Christophe Lemaire

法国有两个叫Christophe Lemaire的名人,一个是满世界跑的职业赛马骑士,还有一个是法国美国两边跑的时装设计师。

其 实Christophe Lemaire成为Lacoste的设计主脑跟女人爱美一样,天经地义。“我的灵感都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我习惯慢慢来,那我才 能把自己和太时髦的事物分离开。”设计师有很多种,他属于第二务实的那种,于是在2001年,他便成为法国运动品老字号Lacoste打入高端时装市场, 帮助其在时装版图上重新定位的司南。而曾受Yves Saint Laurent,Thierry Mugler和Jean Patou熏陶,更被 Christian Lacroix钦点为他自己的女装成衣系列掌舵人的他,居然没有被耳濡目染成法国另一haute couture狂热分子,并说出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志在美感与实用之间那段平衡,不与时代脱离也不曲高和寡。”这样的话,可算是法国设计师中的一枚奇葩。


Coco Chanel

 

假 如去掉姓氏,在街上随机访问100个人,99个都会不知道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1971)是谁,剩余的那1个极 可能是瞎蒙对的。年幼丧母再遇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Chanel基本上是在孤儿院长大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是一个固执的反同性恋女权主义者。 Chanel跟《Breakfast at Tiffany's》里的Holly Golightly有几分相像,同样有灵动的眼睛,任性的嘴巴,俏皮、 孤芳自赏、自由自在的性格,戴假珍珠项链,和对上流社会莫名的憧憬,只是后者穿的是Givenchy,而Chanel嗜爱宽松舒适的衬衫配过膝裙。

讽 刺的是无论你多独立,在当时要快速融入上层社会还是要借男人上位。在百老汇打滚过,并改了个艺名的Coco Chanel利用自身优势,在英国贵族 Etienne Balsan帮助下开了她第一家帽店(Chanel质疑“戴着大帽子还能活动吗?”),青年实业家Arthur Capel资助她第一家 服装店的建立,还有英国首富the Duke of Westminster和沙皇之子Dmitry Pavlovich Romanov,这些赫赫有名 的上流人士不单用金钱帮Chanel建立她的时装帝国,还在思想上刺激出Chanel的创作灵感。所以可以这么说,Coco Chanel的作品记录着她 本人亲身经历的物是人非。

即 使手段有待商榷,Chanel始终坚持女性的身体必须得到解放和时装平民化,她认为“不能在街上普及的服装不能称为时装”,在各种凹凸有致的轮廓线条,绚 烂奢华的布料和劲头强健的迷你裙横行的时代,她高唱反调,开发女装运动服,舒适的衬衫和及膝裙,使用黑蓝白等内敛的颜色,并以短发示人,被讥讽为 Poor Chic高贵的穷相。

Coco Chanel的浪漫韵事在当时俨然社会话题,但她始终没有步入婚姻,因为她“找不到可与‘Coco Chanel’媲美的名字”。


Elsa Schiaparelli

对于略懂时尚的人来说,听到Elsa Schiaparelli这个名字就像听到第四五六语言一样,满头问号;然而对熟悉法国服装史的专家们来说,听到这名字就如雷贯耳。

Elsa Schiaparelli 来自意大利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罗马大学的院长,曾祖父发现了火星运河。在罗马大学修读哲学期间,她出版了一本情色诗集,可想而知这让她保守的家族何等 震怒,他们把她送到一所修道院好让她自我反省,却因为遭到绝食抗议而不得不作罢。在1920年代中期,辗转到了巴黎后,在Paul Poiret的鼓励 下,Elsa Schiaparelli正式开展她的时装事业。与其说她是一个时装设计师,不如说她是一个艺术革命先驱。在当时战乱的环境下,大部分的设 计师都为明哲保身选择保守讨好的设计,但Elsa Schiaparelli把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融入她的设计,例如把大龙虾印在优雅的礼服上。还记得 王菲在04年演唱会上的羽毛高跟鞋头饰造型吗?Elsa Schiaparelli在1938年就设计出这个点子,她的超现实主义足足超前了大半个世纪。 可是她作为时装设计师的寿命并不长。巴黎沦陷后她逃到了纽约,战事结束后回到巴黎她发现,巴黎被Christian Dior的The New Look 全面攻陷,已无她实验性设计的立足之地,在1954年她不得不关闭自己的时装店,而在同一年,她的天敌,已经隐退了的Coco Chanel又东山再起。

尽管她的出现迅如流星,但Coco Chanel曾亲口承认,Elsa Schiaparelli是她最大的劲敌,证明她的失败只是生不逢时的无奈。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