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加杂游散记:水至清则无鱼

2024-03-25 04:01:53

从多伦多往北开车一个多小时处,有一座小城叫柏瑞。这小城蜿蜒在一个叫西姆科的湖边,安逸娴静。西姆科(Simcoe)湖命名源自英国派驻加拿大的第一任总督。从地图上看,在大湖环绕的多伦多地区,她只能算是一个小不点,但站在岸边朝深远处望去也是天水无际。柏瑞地区纬度较低,即便是在夏日,湖水也是凉凉的;由于湖床是灰石岩层,加上没有工业生活污染,西姆科湖水清澈碧透。

 

西姆科湖的生态环境对于喜爱低温清水的小嘴鲈鱼是得天独厚的。小嘴鲈鱼是生活在北美的一种肉食淡水鱼种,以小鱼小虾为食,当它们在游动中远远地瞄见猎物时,就会非常凶猛敏捷地冲上去狠咬一口。从小就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长大,小嘴鲈鱼们也都锻炼得体型匀称肉质结实。每年秋风初起枫叶微红的时候,西姆科湖中当年诞生的小鱼苗会成群地巡游到岸边觅食,而以此类小鱼为主要冬储能量来源的鲈鱼,也会尾随而至。这样就为乐于岸钓的业余钓手提供了难得的品鲜机会。到时候只需找些小手指粗的鲜虾挂到细钩上,就能诱使吃腻了小mino想换换口味的家伙上钩。我就曾在此偶试身手拉上来一条两磅多重的鲈鱼,回家片开上火清蒸,吃到嘴里感觉肉质细嫩滑口,极其鲜美。

 

头一次从这样清凉透亮的水中把鱼捞上来时,欣喜欢快之余也不免心生一丝迷惑。中国古时不是有句名言叫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吗?伟大领袖还以此话点拨过做事过于执着的大将罗长子。怎么这定理到了加国就失灵了呢?等到把新的一竿甩出去,坐下等着下一拨鱼上钩时又细想了一下,觉得可能还是中国人自古就太机灵了,只要有鱼跑到能让人看得见的地方,就鲜有能全身而返的。久而久之,鱼也学乖了,躲在昏暗处不轻易跑到干净的地方来了。再说中国大地本来自然条件就不是太好,水土流失严重。北方的山川大河大多是泥沙俱下,南方原本好些,但也架不住中国人毫无顾忌地爱折腾爱破坏的毛病。后汉三国时刘备率军亲征伐吴为关羽报仇,摆开阵势后,被东吴陆逊看出破绽,一把大火连烧战营七百里,弄的沿江岸边草木全无,等到大雨冲下来,长江还不就混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类似的事情,历史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周边大环境如此,鱼儿们也就都适应了混沌的生活,反正普天之下没几处清白的地界。

 

去年夏天到加国西北部的Yukon保护区去玩,沿途见到一个碧绿的小湖,像是一枚翡翠嵌在淡黄的沙滩上。走近看时,水面波纹不动,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阳光之下的湖面像是光洁的透镜,把水底下的沉木放大到眼前,斑纹毕现。听导游讲,这是一个死亡之湖。湖水中含硫及其他矿物质太多,氧含量极低,别说鱼了,连微生物在这水里都很难存活。所以湖里的沉木应该是很多年前的,它不会腐烂。这让我联想到以前在班弗国家公园,也见过不少这样的小湖,根据所含矿物质不同,湖水或湛蓝或碧绿,清澈见底,也是没有生物的样子。我这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定理放到加国也适用。

 

如此看来,毛主席的话没准真是普世真理。那古语的后半句,人至察则无徒,不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别太较真,有些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准反而能成大事。这道理在外国应该也是说得通的,讲究双赢精神的西方人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之间的compromise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尽管这教育人要随和的指示确是正理,但它与伟人的另一名言却大有矛盾。以前毛泽东为了激励下属别怕麻烦干好事情,就告诉人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老人家干革命风风雨雨几十年,各种场面见识得多了,前后圆不过来的话肯定不少,好在他本来就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行事主导,到了后期就更不在乎什么面子问题了。但他主管舆论宣传的亲信可是特在意这些,生怕明眼人看出破绽,虽然表面上不敢质疑探讨,暗地里却会用隐晦的方式取笑伟大领袖。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饭店新楼落成,国务院召集了一批政治上信得过的书画家,要求他们为此行文作画,歌颂文革盛世。这帮天天被批斗和思想改造折腾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文化人,听说有这等好事,以为时来运转,哪敢怠慢啊,赶忙使出浑身解数,想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没想到,作品完成后,交到主审部门手里,竟被查出很多问题,这就是发生在四十年前的黑画事件。当时中央美院的黄永玉就是被批判的黑画家之一,他按猫头鹰昼间睡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习性画的一幅国画,被指认为是在恶毒攻击伟大领袖,用心极其险恶。。。不过,在我记忆里,那张画的确没有什么美感可言,那猫头鹰的样子也确是挺招人讨厌的。

(下图,班弗的淡蓝色的湖)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