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指挥?战略?

2024-06-06 16:34:51

林彪和粟裕,指挥?战略?

当然都是事后诸葛亮纸上谈兵,逗逗脑子玩玩而已,大家亮亮智商吧,最好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自打耳光也欢迎。

一般一直有粟裕在战略上比林彪强的说法,主要原因当然是粟裕改变了中央军委让他下江南的计划和命令,结果是粟裕说服中央军委决定把国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说服了很多人。

纸上谈兵嘛,我自己虽然对粟裕在战略上比林彪强的说法不服气,多年来我也只有以粟裕不下江南增加了共军过长江的难度还击,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的为中央军委的辩护帖:《》。

有趣的是贬低林彪的人们连指挥能力也要说林彪比粟裕强,可惜的是打仗虽然是以胜负结束的,却不是黑白分明的,也不可以重新来过,更不可以让两个人各自来过,就好象是平行宇宙一样比个高低。

各人的条件不同,苹果橘子也没法比,具体到指挥能力,我不知道有一个客观的定义和方法来比,毕竟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不是黑白分明的,战争也不是,除了输赢是黑白分明的。

具体到指挥能力,如果一定要比的话,粟裕在指挥部队方面需要陈毅的帮助是明摆着的,林彪就不需要,淮海战役有个“总前委”,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就没有个“总前委”,当然了,人们也可以说淮海和平津是毛主席直接指挥

指挥能力不仅是指挥战士还有指挥将领,显然的,林彪手下将星如云也不是粟裕能比的。

有些人以为共军的服从指挥是绝对的,其实恐怕恰恰相反,共军是最民主的军队,也是最重视做思想工作的军队,粟裕自己不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不下江南就是例子,而且粟裕的具体做法还是拖着不走,没完没了的准备,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困难,终于说服中央军委改变原计划,这恰恰证明了共军不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以服从命令我天职”的机器人军队,虽然共军也有对于上级的命令“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说法,但是,虽然打仗的胜负似乎是绝对的,战争也还是政治的继续,因此不是绝对的。

我在我的帖子《》提到了粟裕不下江南带来的政治压力,也就是国共划江而治形成南北中国就像南北朝鲜的可能性,当然还有军事压力,那就是没有粟裕预先下江南而后在江南的接应共军过江,从而带来的共军渔船过长江的军事压力。

其实呢,粟裕不下江南带来的军事压力还不只是过长江的军事压力,因为把国军消灭在长江以北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东北战场。

东北战场的特殊性是靠海,美军可以帮助国军从海上运兵到东北,美军当然也可以帮助国军从海上运兵离开东北,因此,把国军留在东北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了。

所以,用pta的说法是林彪打仗不刺激,用香椿树朋友的说法是“第二吹捧林彪有好处,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林彪都可以招呼两下子,什么杜聿铭,白崇禧, 廖瑶相, 陈明仁,郑洞国和陈诚。 ”

如果林彪刺激了,如果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林彪都不可以招呼两下子了,那么,还能把国军留在东北吗?不把国军留在东北,还能把国军消灭在长江以北吗?

给国军以胜利的希望,让国军看到在东北胜利的可能性,国军才会留在东北,“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林彪都可以招呼两下子,什么杜聿铭,白崇禧, 廖瑶相, 陈明仁,郑洞国和陈诚”才会待在东北直到最后。

因此,在pta眼里的林彪不刺激恰恰说明了林彪的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所及的,在香椿树朋友眼里的“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林彪都可以招呼两下子”也恰恰证明了林彪的军事战略造诣。

没有战略思想的一介武夫就会追求刺激,但是有战略思想的林彪就很清楚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战术上打的刺激了痛快了,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林彪都不可以招呼两下子了,很多国军将领就会转进了,把国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如果,粟裕在东北,如果粟裕在东北打的刺激,如果很多国民党将领遇到粟裕都不可以招呼两下子,很多国军将领就会转进了,美军可以帮助国军从海上运兵到东北,美军当然也可以帮助国军从海上运兵离开东北,那样一来,共军过长江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南北中国的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

林彪和粟裕,指挥?战略?谁强?谁弱?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