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衣食住行-伦敦

英国的衣食住行

衣:英国女性着装方面还是赶不上法、意的时尚。去年还是前年英国女性被评为“最不会穿衣的欧洲女性”。英国男人经常说,巴黎街头的法国女人多么风情万种,看咱们自己的女人多么邋遢。他们都期望这个评选能给英国女性敲响警钟。

“伦敦时装周”这几年越办越红火,也给英国增加了时尚元素。不少业内人甚至表示,伦敦时装业已有了追上米兰、赶过巴黎的势头。


婚礼和葬礼是人们穿得最正式的了,记得当年还是看了 Four Weddings and One Funeral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让我喜欢英国,觉得他们好传统。还有吃英式下午茶也最好正式。如果去Ritz Hotel (丽兹酒店)是一定要打领带的,若没带领带酒店会借给你一条。再有就是观看赛马,一定要盛装出席,男女最好都戴帽子,男士礼帽,女士就可以尽情发挥了。一年一度的 lady's day 就是让女士们把帽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也会选出最美的帽子。赛马会是体会英国传统的最好场合。

食:英国人常常自嘲是食物最乏味的国家。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笑话:最幸福的事就是住英国房子,有中国厨师,娶日本老婆和挣美国工资;最不好的就是住日本房子,有个英国厨师,找个美国老婆再挣中国的工资。每当我说起这个英国人都非常赞同,问是中国人总结的吗?咋那精辟?当然这个笑话有点儿过时,日本老婆也不是那么顺从了,咱中国的工资也不那么低了。

言归正传,英国的招牌菜炸鱼和薯条 fish and chips,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内有煎蛋,香肠,火腿,血肠等,我没吃素之前这是我的最爱了)。还有点名气的就是周日烤肉 Sunday Roast了,这也是家人聚在一起聊天享受时光的时候。花样不多,味道简单直白。我经过多年才适应吃这些食物,不过经常是就着我的辣椒酱吃,他们英国人不愿看到这个,说,你把原味都破坏了。没办法,在中国生活了28年的味蕾能说变就变吗!

 

                        


对本国菜肴的匮乏英国人并不自卑,反而另有高论:你看在英国你可以吃到各国食物,印度,意大利,墨西哥,中国,日本各国餐馆应有尽有。言下之意,没必要自创一套食物烹饪方法呢。不过英国餐馆的多样性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伦敦。可是地道中餐馆实在没几家,唐人街上的中餐大都做给非中国人吃,以广东口味为多。有时厨师会问一句,给人吃还是给鬼(佬)吃, 知道是中国人吃会稍加改良。有时为了吃上地道中餐,北方口味,我不惜驾车一两个小时从西南到伦敦东区。好在住在伦敦中国食物方面,除了一些酱料,蔬菜之外,连猪脚,鱼头,鸡爪这些英国人根本不吃的食物都可以买到,算是比较贴心了。就是原来三文鱼连好多肉的大鱼头都是免费送如果你买了其它东西,现在知道中国人吃,也开始要价了。

住:西方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国。英国人的住房式样变化非常缓慢,在房屋外部式样方面也几乎没有追求时髦和现代风格的趋势。他们有怀念历史、以重视传统成为美德,有对古老房子扩建和补修的习惯,房子越古老越值钱。像维多利亚时的老房子最受欢迎,400年左右的房子政府就要每年拨款帮你维护。也怪了,人家的房子怎么质量那么好,上百年依然巍然屹立。我曾经去过一个朋友父母家400年的房子,真是漂亮,尤其是里面的壁炉,还是可以用的,冬天一家人围在壁炉边很温暖。记得我在英国的第一个房子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比新的房子贵了很多。当我和中国的家人和朋友说起来,她们都为我赶到难过,你是不是日子过得不行,要不怎么住那么老的房子。到现在家里人也还不明白为什么老房子要值钱。

 

 

 

 

 

 


伦敦的房价在我来的这十年翻了一翻,相比之下,上海和北京大概涨了十倍了吧。英国平均房价才每套18万英镑,但伦敦的平均房价是50万英镑左右。在环城公路M25(相当于北京六环)以内, 已经鲜有50万英镑以下的房子了(不包括公寓和政府廉租房Council House)。英国民众拥有首套房的平均年龄已升至37岁,也出现很多二十大几也在家里啃老,不再是18岁就辇出家门了。最近我一个同事六十多岁了和我说,我女儿女婿带着孩子要搬到家里住一年好攒首付,要不挣得钱都交房租了。说来说去还是妈妈心疼女儿呀。再有房子不按面积算,主要因素是位置,是不是有特色的维多利亚式样,交通是否便利,居民是不是鱼龙混杂。跟国内一样,大房子都在郊外,工作机会又都在市里,这叫“工作和房子不可兼得”,住郊外又要付出一大笔交通费用。

英国的住房拥有率在发达国家里是较高的70%(美国65%,日本60%),90%的人想要拥有自己的住房。相比之下欧洲的德国不到一半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很多人安心租房, 政府控制着房租房东不可随意涨价,老了就去养老院去养老。

英国的养老院是要钱的,非常昂贵,每月£3000-4000,有住房的人必须付费,要么卖房子要么把房子抵给银行换钱交养老院的钱。但如果你一无所有,就可以免费进养老院。那你可能要说,我去养老院之前把房子给孩子,不就可以免费养老了吗。我们的这点小九九税务局早想到了,有规定除非你在去世前七年前就办完过户手续否则不算数,而且一次性赠予要收赠予税(死后再给又要交遗产税)-对超过35万英镑以上的资产争40%的税。为了避税你可以早下手,每年赠予一些,但这并不容易,算好自己能活多长,而且孩子是不是孝顺房子钱都给了还管不管自己了也难说。

总之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一个高福利的国家里,高税收是免不了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行:英国境内出行也许是全世界最贵的了,尤其是火车,四个小时从伦敦到爱丁堡的火车票要一百多镑。所以很多人都是选择出国旅行,飞往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比这要便宜。伦敦市内交通方便,地铁线路多达11条,从1863年通车是世界最古老的地铁网,价钱也不低。伦敦地铁共分一到六区及A和B区,相当于北京的一到六环和近郊。一到四区的月票的月票要176镑 , 若住在郊外或卫星城每月车费可达400镑左右。可为了住宽敞一点,孩子的成长环境,我的有家有孩子的同事大都住在郊区,她们充分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如给孩子判作业,写工作总结。英国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承载公路上50%的运力,但这些都是通过高票价实现的。

                                        
                                                                                                            伦敦地铁网

在英国开车出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车便宜,路好走,没过路费。就是要开到伦敦市中心要交拥堵费(congestion charge),从十年前我刚到伦敦的5镑一天涨到10镑一天,以此鼓励人们在工作日用公交出行,周末不收拥堵费。伦敦的摄像头之多就像天罗地网一样,没缴费的车主几天后就会收到罚款单,120镑。

英国的车也比较便宜,尤其是二手车,有欧洲最大的二手车市场。车便宜,但是车难考(学车、考车请阅读我博客《英国学车记》), 身边几乎没有几个是一次考过的。考过了驾照保险又是一项较大花费。我学车还是挂名在家里的老司机的名下,一年保费也要800镑,自负额度500镑。考过后兴高采烈的通知了所以人,保括保险公司。本以为只是告知谁曾想保险公司说每年提高500镑,原因是我不再有老司机跟随,风险提高。

拥车的另一个支出就是维修保养,越是名牌越贵,奔驰宝马的维护一次要500镑以上,若需要修理另算。有一次我倒车时不小心把镜子撞断了,连材料带人工花500镑,还不是在奔驰店修的,只是在那买的材料。这种小事故抱保险也行,只是我的自付段是500镑,报保险第二年又要涨保费。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修车有多贵,养车有多贵,开车都是为了图方便,要不然一年算下来还是打车便宜。

未完待续

之后想说说英国的医疗,学校,养老。

 

如果有任何关于网站的意见,可以QQ联系或者发邮箱。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 tags -